《陜西日報》2016年8月17日(本報記者 呂揚 通訊員 巖峰 李重 友松)題:決不讓一名寒門學子因貧失學——我省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紀實
“如果沒有國家大學生生源地貸款,我的大學夢就很難實現。”漢陰縣平梁鎮石門寺村的小鐘,去年考上西安石油大學,由于家貧,學雜費成了全家最大的負擔。縣資助中心得知后,將國家助學金申請表送到了她家。通過申請評定等環節,她獲得每學年6000元國家助學貸款,順利地走進了大學校園。
教育扶貧關系長遠,關乎根本。今年,我省財政統籌資金104億元,加大教育扶貧投入。目前,我省已通過提高補助標準、實施十三年免費教育(學前一年、小學六年、中學六年)等措施,在全省建立起從學前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直至就業的系列教育幫扶機制。
“一條龍”幫扶,教育扶貧全覆蓋
陜西是教育大省,也是貧困面較大的省份。如何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就學,一直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重點。目前,我省加快完善出臺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一系列幫扶政策,以及國家和各高校的扶助措施,逐步實現全省教育扶貧全覆蓋。
“學校不僅免除了我的學雜費,在校住宿也不要錢。只有自己學好知識,將來才能更好地回饋社會。”家住漢陰縣雙坪鎮松林村9組的貧困生小吳,今年13歲,在縣城南部偏遠的雙坪中心小學讀六年級,由于家庭經濟困難,上小學以來一直享受著政府各種資助政策。
針對學前一年教育,我省每生每年按1300元標準,免除保教費和補助公用經費,對貧困家庭幼兒、孤兒和殘疾兒童,每生每年補助750元生活費;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生,按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、初中1250元標準補助生活費;2016年秋季學期起,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免費教育,對貧困家庭職業學校在校生,除享受國家教育資助政策外,每人再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;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大學生,每生每年發放6000元助學金生活補助,實現學費、生活費、住宿費補助全覆蓋。
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,教育精準扶貧是關鍵。目前我省出臺了教育扶貧實施方案,按照資助政策覆蓋、辦學條件改善、招生計劃傾斜、教師隊伍提升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、‘兩聯一包’教育扶貧等六項重點任務,制定了教育精準扶貧20條政策措施,決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。”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說。
對在讀研究生,我省實行包括研究生國家獎學金、學業獎學金、國家助學金、國家助學貸款以及“三助”津貼等資助。同時,加大就業創業支持力度,各高校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信息臺賬,對各類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指導、崗位推薦、經費補貼等精準幫扶。對低保家庭畢業生、殘疾畢業生和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2.61萬名畢業生,每人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1000元。
扶貧先扶智,扶智先強教
百年大計,教育為先。如何確保教育“精準扶貧”,改變貧困地區師資不足的現狀,扶智先強教,無疑是當務之急。
7月27日,省教育廳在子洲縣啟動了“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暨名師支教、校際結對活動”,囊括高中主要課程的9名學科骨干老師和7所學校,將對子洲縣教育全面“輸血”。這是我省探索教育精準扶貧新模式、新辦法的一個嘗試。
目前,我省建立了貧困地區教師省級統籌補充機制,將貧困地區縣以下學校招聘教師,全部納入“特崗教師”計劃,確保新補充教師具備本科學歷的不低于80%。今年,已向省級貧困縣(區)下達“特崗計劃”3000名,秋季開學將全部上崗;全面落實了連片特困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,補助學校(含教學點)2889個,補助教師4萬余人;實施學前教育免費師范生試點、特崗計劃等,吸引了5711名優秀教師到農村從教。
寶雞市重點推行團隊式、組合式交流,由城區學校副職或中層領導帶隊,精選3至5名骨干教師,組建成專長互補、梯度合理、德才兼備的團隊,到貧困農村學校入住工作,促進貧困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發展。韓城市下達“走教”指標,從市屬學校選派一定數量的體、音、美專任教師,到農村中校、村小、教學點任教。我省各地也都在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師交流輪崗方式。
在項目安排和資金下達上,我省堅持優先向貧困地區、革命老區傾斜。今年省級統籌25.27億元,重點支持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527所中小學校舍建設;落實資金4.68億元,重點支持建設公辦園248所;重點支持76所高中學校改擴建校舍,改善辦學條件。
實現“輸出一人,脫貧一戶”
依托教育大省資源優勢,拓展精準扶貧渠道,持續為貧困地區教育和產業發展“造血”,是我省教育扶貧的一大特色。
結合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發展情況,我省目前正鼓勵相關高等學校發揮所長開展精準扶貧,如開設扶貧特色產業培訓班、對貧困地區未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等,幫助他們依靠技能就近就業創業,確保實現輸出一人,脫貧一戶。建立覆蓋縣、鄉、村三級的職業教育與技術技能培訓體系,形成了政府主導、地方組織、院校參與的多方聯動機制,全省建成107個縣級職業教育中心、51個重點縣級職教中心、30個省級現代農業職教發展工程示范縣,覆蓋全部貧困縣區。
西安交通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定點幫扶平利縣,3年來,他們利用附屬中小學和幼兒園資源,不僅幫助平利縣提高了基礎教學水平,每年還選派研究生在該縣開展支教,選派電子商務方面的技術人員,對農業產業大戶進行電子商務營銷培訓和平臺建設指導,開發有獨特創意的鄉土客棧和旅游商品,引領鄉村旅游業發展,引導當地未考上大學的貧困生實現就地就業,受到當地群眾稱贊。
據統計,僅去年,全省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培養各類人員20萬人次,其中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8萬人次,形成了商洛山陽縣職教中心、延安子長縣職教中心、榆林米脂縣職教中心三個職教扶貧典型。
(信息采集:盧延輝 審核:黃曉青)